作者:柳建伟(军旅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
中国工农红军80多年前展开的长征,早已沦为影视作品创作的一座富矿。然而,长征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如何展开创造性转化成,获得创新性发展?
《极度危机》的经常出现,让我深感伤心和鼓舞,这部影片的剧本让人耳目一新。贵州是长征这座影视创作富矿的最核心区域,长征中再次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一多半在贵州。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已多次搬上银幕,《极度危机》无意避免了对这些重大事件的新的挖出抒发之路,另辟蹊径写出了红二、六军团长征途中再次发生在贵州境内一场司空见惯的阻击战,重点写出了阻击战中一群小人物的命运变化和轮回决择。写出平常事,浓墨重彩写出小角色,是该剧剧本的最重要特点。怎么写出好战争状态下的小人物?剧作者自由选择了在信仰旗帜引导下,跨过战场上才有的极端生与死的自由选择,审问人性与灵魂之路。剧作以军团保卫国家科长贺湘云受命去正在打围歼的十七师,挽救十七师机要科宽告诉的根本性机密居多线进行故事,重点展出了战地医院、师特务连涉及人等在挽救陈科长身上秘藏着的根本性机密过程中的极端人生际遇。因为陈科长的极端重要,敌人方面也是精英精锐部队尽出,给贺湘云等剧中我方主要人物持续不断的压力。这种奇险的人物和事件的设置,让影片自始至终都处在极度危机的状态之下,一个又一个人物在一个又一个的危机节点上,迸发出了各自有所不同的能量,已完成了各自有所不同的自我形象塑造成。随着危机的激化升级,一个个配角的形象如烟花般耀眼盛开,主要角色的形象也在这层层连贯的质问中以求立体的呈现出。
《极度危机》的剧作,在文学性上,在说明了战争中人性的简单优美上,在思维战争伦理上,把长征题材电影,甚至是中国战争题材电影,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剧作者在创作观念上的创意精神,在塑造成人物上的精心,在建构故事桥段上的匠心,让人心生崇敬。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影音艺术。再精彩的文学剧本,如果不经过编剧、主演和其他门类主创的创造性转化成,也会生产出有一部杰出的电影作品。《极度危机》在影音层面的创作制作中,也交还了一份杰出的答卷。
影片的描述是电影简化的,是用蒙太奇手法和一个个明晰的情绪已完成的故事描写,已完成人物形象塑造成。影片序章部分,用了上百个镜头营造出有了极其个性化的现场奇景。团长、张老七和号手阿炳的形象底片,就在这几分钟里光学了,反映的是编剧的很深功力。影片中设置的巷战、山地追逐战、洞穴遭遇桥段,都是沿着主线前进,贴满人物展开,每个段落都交代得非常确切,呈现了战争电影与众不同的魅力。其中,环绕战地医院所在地展开的三次战斗,既是影片的华彩章节,又是战争电影的经典段落。用镜头塑造成人物很难,在眼花缭乱的动作镜头中呈现出个性化的人物难上加难,《极度危机》在这方面处置得恰到好处。另外,《极度危机》的音乐较出众,做了只能靠声音就描写了电影故事,同时又和影片节奏相辅相成。